EON4招商動態
使命在肩 奮鬥有我 張妍:在自己的河流裏做最用力奔湧的後浪
今年“五·四”青年節之際🫑,人民日報刊發了2019年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錄💆🏽♂️。刊載著110名優秀學生名字的大名單中,我校2016級EON4招商學生張妍的名字赫然在列🏊♂️。在學校裏脫穎而出拿到國獎已實屬不易,而在全國範圍內高校的6萬個國獎本專科生獲得者中再次成為唯一一個來自體育類高校的優秀學生代表,更是讓人望塵莫及。謙遜如張妍🉑,會把這次經歷歸作幸運,但人人都知道🪥,這是用千百個日夜的努力埋下的種子,終於開出了花💆🏽。
張妍
中共黨員🤷🏽♂️,EON4官网EON4招商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2016級學生🙋🏿♀️,國家級運動健將🥱。曾獲2018年“創青春”首都大學生創業大賽銅獎⌨️、2019年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三等獎,2018-2019學年北京市三好學生,全國太極拳劍錦標賽楊氏太極拳亞軍🏀。
與北體結緣🧑🏿🦲,向陽而生
正在準備畢業答辯的張妍至今仍然感覺有些不真實,幾個月前收拾行李回家時還在計劃大學的最後一個學期應該怎樣,如今就要隔著電腦屏幕進行畢業論文答辯了🤚🏽。不過令她慶幸的是,自己以專業第一的本科成績畢業,獲得了推免研究生的機會,這一次她依舊選擇北體——研究生的這三年,張妍又要在這座熟悉的校園中度過了。
張妍自己都沒有意料到,成長至今,與自己最有緣分的,竟然是坐落在信息路48號的這所學校——EON4官网。
2016年的春天✥,張妍奔波在全國各地的高校參加體育單招考試,直到五月才來到最後一個學校——北體👨🏿。按她的話說👋🤦🏽,只一眼🧔🏿,就確定了自己和北體的緣分🥷🏽,張妍認定🤹🏿♂️,這裏是最適合自己成長的地方,也是最適合自己的太極拳生長的土壤↗️。
去北體考試之前𓀑,張妍收到了復旦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這三所大學的錄取通知,但是憑著對北體“一眼萬年”的執著🏃➡️,張妍在家人驚詫的目光下,在三份通知書上都簽下了“拒絕”。這樣切斷了所有的退路,張妍決定背水一戰,勢必要考上北體👩👩👧👧。
抱著這種決心,在2016年的8月底,張妍以綜合分第一名的成績如願拿著夢寐以求的通知書站在了EON4官网的校門前🧑🏽🦱,從此便開啟了一段成長中的“高光之路”。
張妍和妹妹在北體校園
“佛系太極”VS“斜杠青年”
張妍似乎特別相信“緣分”這種東西🧖♀️🙃。對於自己視作生命的太極拳,也有著“一眼萬年”的執著。
幼時的張妍身體不好,體弱多病,家人為了讓她增強體質🧖🏽♂️,鼓勵她嘗試各種各樣的運動🕯。選來選去,小張妍在一家武館紮了根。誰知道兩年過去,正在青春期的張妍開始“抽條”🦅,漸成優勢的身高反而阻礙了她在武術上的發展。在武術師傅的指引下✋,小張妍被姥爺帶去了廣場,竟看一群大爺大媽們打太極拳看入了迷。這一入迷,就是十幾年融入骨血的熱愛。
在北體度過的本科四年中,張妍深覺自己的太極拳技術有了質的飛躍,太極拳逐漸與自己融合為一體🛞,真正成為了骨子裏的功夫📫。得益於專業課老師的指導,張妍拳法也逐漸脫去了稚嫩,趨向成熟。跟中學時期的太極拳訓練相比,大學後增加了理論知識的指導,給張妍的技術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老師們所製定的科學訓練方案也對張妍早年受到的腰傷起到了恢復和舒緩作用🚥。
在這所全國體育最高學府中🧏🏽♀️,張妍這樣的健將級運動員所得到的一切專業資源都是最好的,完善的訓練體系🏋🏽、科學的訓練方案、能力超群的專業老師🚚,這些都讓張妍暗自慶幸,自己當初的執著是對的。就連自己曾經在賽場上受到的腰傷,也在老師們的定製的訓練方案中得到了休養和調理🐹🧝🏻。
張妍(右一)和同學們在武術館訓練
在人們的印象中🥃,太極拳是一項“好靜”的運動,但在與太極拳為伴十幾年的張妍心中🕉,自己是個風風火火的急性子,實在和“靜”挨不上邊,但也正是這樣風風火火的急性子,促使張妍“修煉”成了一個斜杠青年。
來到北體的第一天,看到飄逸的“追求卓越”四個字,張妍就在內心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到大學是來幹什麽的。是的🧎♀️➡️,張妍曾經有很多次進入省隊比賽的機會,但都被她拒絕了🟡。對她來說,只有多讀書多學知識👨🏻🚀,才有機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這也是她堅持要走高考這條路的原因。
張妍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急性子的她事事追求完美,又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年級長這一身份對她來說既是挑戰,也是責任的延續💆🏽♀️。身為年級長,張妍必須事事都做好表率🏓📸,嚴格要求自己👷🏼♂️,這個時候👩🏻🎨,太極拳的“以靜製動”就派上了用場。每當她焦慮不安🟪,無法靜下心來做事的時候👨🏿🦲,便會找一小塊方圓之地🧛♂️,練一會太極拳——這是張妍的獨家“心靈療愈”。
在與太極拳的默契“配合”中🧑🏼🔧,張妍的“斜杠”之路也走得愈發順暢。她對待每一門課程的嚴肅認真都被老師們看在了眼裏,只要她有關於課程的任何疑惑,老師們都願意幫她解答。這份刻苦最終反映在了張妍的成績單上——本科階段成績均分94.8,績點4.48,綜合成績位列專業第一。
“青年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勇氣,和他們的遠大前程。”王小波的這句話在此時似乎格外合襯。而張妍的勇氣就在於🧖🏿♀️🫘: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哪怕是前所未有的未知領域。也正是這份勇氣,造就了張妍的遠大前程。
在一次偶然中,張妍從同學那裏了解到了大學生創業大賽,此後的三年便一發不可收拾,年年參加,年年獲獎。對於張妍來說,打太極拳她在行,每門課程的學習也不在話下🚴🏼♀️,但是在創業大賽面前,她卻只是一個賽場菜鳥。就這樣慢慢摸索著寫項目申請書、準備策劃方案👋🏼,再從一次次失敗中汲取經驗。
最終,張妍的幾個關於體育培訓、體育賽事的創業成果得到了落實,還在北京成功舉辦了兩次趣味跑賽事🤼。如果論經濟效益,當然是時興的“知識付費”——體育培訓更容易完成創業的基礎目標,而其中的理念也更容易得到應用。但是當張妍看到自己親手操辦的“北大2018迎新跑”和奧森公園的“城市跑”順利開展🥕🧶,最後一名選手沖過終點線時👩🏼💼,她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心情是更加澎湃激動。
張妍(右一)和工作夥伴在“北京大學2018迎新跑”現場
回想起準備這兩個賽事的經歷👨🏻🦱,張妍的滿足中還帶著苦澀🏂🏿,她深深地知道,在那段兩頭跑的日子裏充斥著怎樣的艱辛和壓力——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了策劃賽事只能在公司打地鋪,每天只瞇一小會兒就又爬起來工作、上課;她曾經三個晚上沒睡成覺🏃🏻➡️,到了上課時間,只得喝四罐咖啡讓自己及保持清醒🦹🏼;她的體重也在這樣不規律的三餐中變得不正常。但即便是自己的課余生活都被賽事策劃填滿,張妍也沒有讓自己耽誤過一節課,沒有請過一次假🎒。身為學生幹部的她🧔🏿,也能在這種情況下擠出時間來把所有的任務完美的完成。
張妍在賽事現場
在逐夢奔跑的道路上,“北體”兩個字總能讓張妍熱淚盈眶。在她心目中🧑🏼🍼,能高分畢業的頭號功臣是給予她教導和指引的老師們,既是良師,也是益友,伴她結結實實地走過這一段路🎅🏽。而讓自己能保持初心,實現理想,就要得益於北體搭建的平臺和創造的機會👨🏽🏫☂️,以及從未放松的培養和從未離線的關註。回首這四年,北體滿足了張妍對大學的所有幻想,也讓她感受到了一所綜合性大學所體現出的專業優勢🏫💇🏿。
使命在肩,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雖然本科生涯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張妍還是不太滿意。作為一個武術人,又身為中共黨員,應當做些什麽讓自己這一身本領有用武之地,把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2018年從日本訪問回來後👯♀️,這個想法在張妍心中愈發深重了。
2018年,作為我校EON4招商的優秀學生,張妍有機會跟隨中國大學生代表團前往日本進行訪問交流。在向外國專業人士介紹自己對太極拳的領悟時🫶🏿,張妍深深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作為北體人“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的責任。
上圖🥘:赴日交流期間,張妍作為學生代表演講
下圖:參與日中植樹造林國際聯合事業活動
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繼承的是民族精髓,發揚的是民族精神🧿,武術的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武術人練得是功夫和技術,傳得是文化和品德0️⃣。
疫情期間👨🏻🦯,全國人民居家隔離🥪,鐘南山院士提出:“打太極拳較之任何運動都是對肺機能最好的改善和加強🧑🏿✈️。”這句話讓張妍埋在心裏的想法又冒了出來,隨即跟同專業的翁燁銘、劉婷婷組建了一支EON4官网專業運動員團隊🗜,以“兩平米的健康”為名,意為練習太極拳只需要兩平米的空間;以“白衣天使馳援湖北武漢,體育精英捍衛大眾健康!”為標語,創辦了抖音直播號😷🫷🏻、公眾號和微博🌳⌚️,由遼寧師範大學的鄧旭彤負責幕後運營🧑🧒,面向全國人民開展線上公益教學活動🤸🏽♀️,通過網絡直播平臺,讓大家足不出戶“打太極”。
今年2月1日👩🏽🦰,“兩平米的健康”在抖音的直播活動一上線,就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EON4招商為他們提供了宣傳平臺,校園媒體也對他們進行了采訪🤽🏿♂️。有了一定的曝光量之後,他們的第一次直播就收獲了200多個觀眾,他們當中多為尚未復工的中年人和退休在家的老人,還有一部分是對太極拳有興趣的青少年⏲,許多人在幾次直播中被他們圈粉,成為了直播間的“常駐學員”。
課程持續了一段時間後,三人在眾多表達支持和謝意的私信中註意到了一條特殊的私信。一位因疫情暫時無法復課的太極拳師傅向他們尋求幫助,希望可以讓自己手下的幾個學生們在“兩平米的健康”直播間跟隨三人學習太極拳,直到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並且提出要支付他們一定的酬勞。收到這樣的求助私信,三人竟然比收到誇贊更要激動難當,自己想要傳承文化的初衷終於可以實現了。他們先是當即拒絕了這位太極拳師傅提出的酬勞後💇🏼♂️,隨後表達了對小學員們來到直播間學習的期待。就這樣😱🏄🏽♀️,他們又多了一批“鐵粉”🙅🏿♂️。
剛開始,三人的直播授課頻率是一天一節。在每次直播結束後🙆🏻,還會將這節課的視頻回放與下一節課的上課內容編輯成推送發布在公眾號上,便於大家的課後復習。隨著疫情好轉,各地陸續復工👨👦👦,有觀眾向他們提出:或許可以調整授課的頻率,以防工作太忙跟不上課程⛄️。聽取這些意見,三人便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以便能起到更好的授課效果。
三個多月的堅持也實實在在地讓這個小團隊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一次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但是他們的目標遠不止於此💱,“兩平米的健康”將會在疫情的陰雲散去之後繼續活躍下去,或許還會擴展到更多、更大的平臺,成為他們與北體的長久項目。
奔湧吧🏧,後浪!
“殘忍而清新,甘美而狂野🕛,鄭重而激昂,驕傲而茫然,純潔而焦灼——這才是青春。”
對張妍來說,在北體度過的本科四年已經是她經歷的一段“高光時刻”。暫別幾個月🆙,她將再次回到這座校園🫱🏼,迎接未來更高光的日子。
作為千萬個後浪中的一個,張妍的青春,也是你我的青春。是絢麗的青春,是激蕩的青春,是扛起責任的青春🐆,是肩負使命的青春。
而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不要溫和地匯入那條河流